大致过程

准备数据:采集大量“特征/标签”数据
搭建网络:搭建神经网络结构
优化参数:训练网络获取最佳参数(反传)
应用网络:将网络保存为模型,输入新数据,输出分类或预测结果(前传)

 

 

 

1)  输入时有两个 一个是样本参数,一个是标准答案

2)神经网络前向过程实际就是求一个样本是各个答案的概率

公式 y=x*w+b

其中w、b都是随机值,神经网络的目的就是通过反向训练获得一个最优的w和b,从而让样本计算出是标准答案的概率最大

3)损失函数就是判断w和b的优劣性的函数,因此此时目的转化为求w和b使得损失函数最小

4)从而引出了梯度下降法,因为对损失函数各个参数求偏导以后,梯度下降的方向就是参数优化的方向

5)三个重要公式  是学习率,一个超参数 

Tensorflow2.0常用函数学习

张量生成

 

张量的形状 看shape逗号隔开了几个数字 这个例子中只隔开了一个数字,所以是一维张量

2 代表里面有两个元素 

 

 

 

1创建一个张量 constant

2将numpy数据转换为tensor类型 convert_to_tensor

3创建全为0张量zeros

4创建全为1张量ones

5创建全为指定值张量fill

6生成正态分布随机数random.normal

7生成截断式正态分布随机数random.truncated_normal

8生成均匀分布随机数random.uniform

常用函数汇总

 

 

 

 这样就可以在反向传播了通过梯度下降更新参数 w 了

 

 将特征与标签配对的函数

 

实现损失函数对参数w的求导操作

在with结构中使用GradientTape,实现某个函数对指定参数的求导运算,配合variable实现损失函数对参数w的求导操作

 

 

 

用独热码表示标签

此处表示百分之0可能是狗尾草鸢尾 百分之百可能是杂色鸢尾 百分之0可能是弗吉尼亚鸢尾

 

 将待转换数据直接转换为独热码输出

交叉熵函数softmax将全连接层输出y转换成符合独热码形式输出(使输出符合概率分布)

 

 参数的自更新,需要先标记为可训练variable

1强制类型转换cast

2计算张量维度上元素的最小值

3计算张量维度上元素的最大值

4理解axis axis=0代表经度(竖着的) axis=1代表维度(横着的)

5计算张量沿着指定维度的平均值reduce_mean

6计算张量沿着指定维度的和reduce_sum

7将变量标记为“可训练” variable

8加减乘除 add、subtract、multiply、divide

9计算某个张量的平方square

10计算某个张量的n次方pow

11计算某个张量的开方sqrt

12实现两个矩阵的相乘matmul

13将特征与标签配对的函数data.Dataset.from_tensor_slices

14实现损失函数对参数w的求导操作

在with结构中使用GradientTape,实现某个函数对指定参数的求导运算,配合variable实现损失函数对参数w的求导操作

15遍历每个元素,与for连用 enumerate

16独热编码(one-hot encoding)将数据转换为独热码形式输出one_hot

17交叉熵函数softmax将全连接层输出y转换成符合独热码形式输出(使输出符合概率分布)nn.softmax

18参数的自更新,需要先标记为可训练variable ,更新参数的值并返回assign_sub

19返回张量沿指定维度最大值的索引值(注意此处是索引值)argmax

鸢尾花数据分类神经网络实现 

 

 

1导入的数据集是要乱序的,因为使用了同样的随机种子,打乱顺序后,特征和标签仍然是一一对应的

2训练集和测试集要求没有交集

3每32位输入特征标签对打包成一个batch,一会喂入神经网络时,会以batch为单位喂入

1定义所有参数 w1、b1 ,由于输入是4 输出是3 ,一层神经网络 所以~

2因为总数120 单batch是32 所以循环4次 ,输出每次step迭代的平均loss。 

# -*- coding: UTF-8 -*- # 利用鸢尾花数据集,实现前向传播、反向传播,可视化loss曲线 # 导入所需模块 import
tensorflow as tf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
plt import numpy as np # 导入数据,分别为输入特征和标签 x_data = datasets.load_iris().data #
iris代表鸢尾花数据集 y_data = datasets.load_iris().target #
随机打乱数据(因为原始数据是顺序的,顺序不打乱会影响准确率) # seed:
随机数种子,是一个整数,当设置之后,每次生成的随机数都一样(为方便教学,以保每位同学结果一致) np.random.seed(116) #
使用相同的seed,保证输入特征和标签一一对应 np.random.shuffle(x_data) # 打乱特征 np.random.seed(116)
np.random.shuffle(y_data) # 打乱标签 tf.random.set_seed(116) #
将打乱后的数据集分割为训练集和测试集,训练集为前120行,测试集为后30行 # 以后30行为分界线划分数据集,并命名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=
x_data[:-30] y_train = y_data[:-30] x_test = x_data[-30:] y_test = y_data[-30:]
# 转换x的数据类型,否则后面矩阵相乘时会因数据类型不一致报错 x_train = tf.cast(x_train, tf.float32) x_test =
tf.cast(x_test, tf.float32) #
from_tensor_slices函数使输入特征和标签值一一对应。(把数据集分批次,每个批次batch组数据) #
每32位输入特征标签对打包成一个batch,一会喂入神经网络时,会以batch为单位喂入 train_db =
tf.data.Dataset.from_tensor_slices((x_train, y_train)).batch(32) test_db =
tf.data.Dataset.from_tensor_slices((x_test, y_test)).batch(32) #
生成神经网络的参数,4个输入特征,故输入层为4个输入节点;因为3分类,故输出层为3个神经元 # 用tf.Variable()标记参数可训练“可训练” #
使用seed使每次生成的随机数相同(方便教学,使大家结果都一致,在现实使用时不写seed) w1 =
tf.Variable(tf.random.truncated_normal([4, 3], stddev=0.1, seed=1)) b1 =
tf.Variable(tf.random.truncated_normal([3], stddev=0.1, seed=1)) lr = 0.1 #
学习率为0.1 train_loss_results = [] # 将每轮的loss记录在此列表中,为后续画loss曲线提供数据 定义了一个数组
test_acc = [] # 将每轮的acc记录在此列表中,为后续画acc曲线提供数据 定义了一个数组 epoch = 500 # 循环500轮
定义了一个变量 loss_all = 0 # 每轮分4个step,loss_all记录四个step生成的4个loss的和 # 训练部分 for epoch
in range(epoch): # 数据集级别的循环,每个epoch循环一次数据集 for step, (x_train, y_train) in
enumerate(train_db): # batch级别的循环 ,每个step循环一个batch with tf.GradientTape() as
tape: # with结构记录梯度信息 y = tf.matmul(x_train, w1) + b1 # 神经网络乘加运算 y =
tf.nn.softmax(y) # 使输出y符合概率分布(此操作后与独热码同量级,可相减求loss) y_ = tf.one_hot(y_train,
depth=3) # 将标签值转换为独热码格式,方便计算loss和accuracy loss = tf.reduce_mean(tf.square(y_ -
y)) # 采用均方误差损失函数mse = mean(sum(y-out)^2) loss_all += loss.numpy() #
将每个step计算出的loss累加,为后续求loss平均值提供数据,这样计算的loss更准确 # 计算loss对各个参数的梯度(求导) grads =
tape.gradient(loss, [w1, b1]) # 实现梯度更新 w1 = w1 - lr * w1_grad b = b - lr *
b_grad w1.assign_sub(lr * grads[0]) # 参数w1自更新 b1.assign_sub(lr * grads[1]) #
参数b自更新 # 每个epoch,打印loss信息 print("Epoch {}, loss: {}".format(epoch, loss_all/4))
train_loss_results.append(loss_all / 4) # 将4个step的loss求平均记录在此变量中 loss_all = 0 #
loss_all归零,为记录下一个epoch的loss做准备 # 测试部分 # total_correct为预测对的样本个数,
total_number为测试的总样本数,将这两个变量都初始化为0 total_correct, total_number = 0, 0 for
x_test, y_test in test_db: # 使用更新后的参数进行预测 y = tf.matmul(x_test, w1) + b1 y =
tf.nn.softmax(y) pred = tf.argmax(y, axis=1) # 返回y中最大值的索引,即预测的分类 #
将pred转换为y_test的数据类型 pred = tf.cast(pred, dtype=y_test.dtype) #
若分类正确,则correct=1,否则为0,将bool型的结果转换为int型 correct = tf.cast(tf.equal(pred,
y_test), dtype=tf.int32) # 将每个batch的correct数加起来 correct =
tf.reduce_sum(correct) # 将所有batch中的correct数加起来 total_correct += int(correct) #
total_number为测试的总样本数,也就是x_test的行数,shape[0]返回变量的行数 total_number +=
x_test.shape[0] # 总的准确率等于total_correct/total_number acc = total_correct /
total_number test_acc.append(acc) print("Test_acc:", acc)
print("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") # 绘制 loss 曲线 plt.title('Loss Function
Curve') # 图片标题 plt.xlabel('Epoch') # x轴变量名称 plt.ylabel('Loss') # y轴变量名称
plt.plot(train_loss_results, label="$Loss$") #
逐点画出trian_loss_results值并连线,连线图标是Loss plt.legend() # 画出曲线图标 plt.show() # 画出图像 #
绘制 Accuracy 曲线 plt.title('Acc Curve') # 图片标题 plt.xlabel('Epoch') # x轴变量名称
plt.ylabel('Acc') # y轴变量名称 plt.plot(test_acc, label="$Accuracy$") #
逐点画出test_acc值并连线,连线图标是Accuracy plt.legend() plt.show()
神经网络优化

预备知识

 

 两个一维数组叠加成二维数组

构成网格坐标点 ,等差数组,拉伸,间隔数值点配对

复杂度与学习率

 

学习率表征了参数每次更新的幅度!!! 

 指数衰减学习率

激活函数(提高系统非线性)

 

 

 

损失函数loss  均方误差、 自定义、 交叉熵

   

使用均方误差计算loss、认为预测多了或预测少了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一样的,但实际是不一样的,商人要利益最大化,所以可以使用自定义误差 

通过交叉熵可以判断,哪个值离标准值更近

实际中通常是 softmax与交叉熵结合使用

欠拟合与过拟合 

 

 正则化缓解过拟合

正则化通常只给参数w添加,在损失函数中引入模型复杂度指标,利用给w加权值,弱化了训练数据的噪声

损失函数形式随之发生改变 

过拟合例子 根据x1 和 x2 判断y值是取0还是取1

 

 

 很明显,曲线不够圆滑 存在过拟合,则采用l2正则化操作,则曲线更平缓,有效缓解了过拟合
# 添加l2正则化 loss_regularization = [] # tf.nn.l2_loss(w)=sum(w ** 2) / 2
loss_regularization.append(tf.nn.l2_loss(w1))
loss_regularization.append(tf.nn.l2_loss(w2)) # 求和 #
例:x=tf.constant(([1,1,1],[1,1,1])) # tf.reduce_sum(x) # >>>6 #
loss_regularization = tf.reduce_sum(tf.stack(loss_regularization))
loss_regularization = tf.reduce_sum(loss_regularization) loss = loss_mse + 0.03
* loss_regularization #REGULARIZER = 0.03

 神经网络参数优化器

不同的优化器实际上只是定义了不同的一阶动量和二阶动量 

随机梯度下降法SGD

SGDM  在SGD基础上增加了一阶动量 

mt这个公式表示各时刻梯度方向的指数滑动平均值

公式里多了,表示上一时刻的一阶动量

Adagrad 在SGD基础上增加二阶动量 

 

RMSProp 在SDG 基础上增加了二阶动量 表征的是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值

 

 

曲线激荡 通过调小学习率可以解决,但此处在做对比实验,所以先不改

Adam 同时结合了SGDM一阶动量和RMSProp二阶动量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两个修正项

 

时间长但是收敛快啊,其实40次就差不多收敛了,后面460次都是不需要的,实际上设置迭代停止条件会快很多 

使用Keras搭建神经网络(Keras是基于TensorFlow的一个架构)(tf.keras是Tensorflow的API)

神经网络搭建八股

第一步,导入相关依赖

第二步,告知要喂入网络的训练集和测试集是什么,也就是要指定训练集的输入特征x_train和训练集的标签y_train,还可以指定测试集的输入特征x_test和测试集的标签y_test

第三步,在Sequential()中搭建网络结构,逐层描述每层网络,相当于走了一遍前向传播

第四步,在compile配置训练方法,告知训练时选择哪种优化器,选择哪种损失函数,选择哪种评测指标

第五步,在fit中执行训练过程,告知训练集和测试集的输入特征和标签,告知每个batch是多少,告知要迭代多少次数据集

第六步,用summary()打印出网络的结构和参数统计

iris代码复现

MNIST数据集

训练MNIST数据集

Fashion数据集

技术
下载桌面版
GitHub
Microsoft Store
SourceForge
Gitee
百度网盘(提取码:draw)
云服务器优惠
华为云优惠券
京东云优惠券
腾讯云优惠券
阿里云优惠券
Vultr优惠券
站点信息
问题反馈
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
吐槽一下
QQ群:766591547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