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,在开展工作的时候,喜欢被动接受工作安排,这个和传统企业或者国有企业的氛围有关系,那种很少面临快速变化的企业,确实喜欢自上而下管理,员工只要按照要求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就可以了,其他的事情就不归自己管了。而现在的BAT等互联网公司,每天都在快速变化,每天都在快速创新,如果还套用传统的工作方式,必然面临尴尬的局面。
我刚到阿里的时候,就发现,我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是不够的,比如我是负责硬件驱动代码架构的,我规划好自己的架构,发现我的上游天猫精灵,还有更上游的云端,他们还没有投入到这个工作,如果我按照旧有工作方式,那就是被动等待他们ready,这样的结果就是时间被浪费,整个项目没有按照计划完成,没有成果。当然说起来责任不只有我一个人,还有这个链条中的所有人,但是我毕竟是一个创业者,被动等待不是我的风格,因此,我开始主动和天猫精灵以及云端服务器同学去聊,看看他们没有ready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。大致了解下来有2个问题,1是对蓝牙mesh的技术细节不太了解,也没有做过,所以也不知道如何投入工作。2是手头还有其他优先级更高的项目,没有办法投入。根据1,我打算自己除了做好自己的硬件驱动架构,还要输出天猫精灵端的架构以及云端架构,另外还有对蓝牙mesh的分析报告,用于给其他同学学习。当然,我做的天猫精灵和云端架构肯定没有相对应岗位同学做的好,但是这个文档至少是一个开始,也传递了一些技术信息,后来我也咨询相关同学,他们的观点是这个文档给他们扫盲了,至少知道大概设计工作的方向了,包括蓝牙mesh分析报告,让他们可以快速了解蓝牙mesh技术,大大提高了效率。
因此通过这个真实工作案例,我们要明白,只有让所有工作都是围绕自己展开,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最大。很多人会想,我做那么多,第一会让其他人认为抢了他们的活,第二这么辛苦,领导也不知道,做他干嘛。但是,如果换个角度考虑,如果自己既不“抢”别人的活,也不积极主动协调其他人,那这个项目就close了,自己是没有任何收获的,回报等于0。但是如果做了上面的“多余”工作,收益至少大于0。因此从这个投资收益来看,还是合算的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,你做的越多,接触的技术越多,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潜在机会。
很多新人,有时候会觉得不好意思“多管闲事”,其实大可不必,一个人的价值,绝对不是只是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,如果是这样,你的上升空间非常有限。一个人的价值,一定要体现在可以有多少工作是围绕自己展开的,比如导演和演员,导演永远不在幕前,但是他的价值就是让所有明星围绕自己开展剧情,他的价值是巨大的。
让我们都从做导演的角色定位开展每一个工作吧。比如,软件工程师发现硬件bug了,可以主动去一起解决,项目管理发现测试没有时间,也可以帮忙测试,硬件发现软件忙,也可以主动帮忙打点下手,或者自己有些好点子,需要其他同学配合,可以主动拉会讨论自己的想法,用来BD其他人,如果取得很多共识,也许你就是下一个项目的owner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