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过程序员的都知道,程序员这个行业可以说是一碗青春饭。除开年纪大了,技术跟不上,学习能力下降,等等的工作职能方面的问题。还有就是一个自身身体健康的问题。
在业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“判断一个程序员的技术层面的高低,看其发量就ok,头发越少,技术越牛啤”。程序员这个行当,加班是家常便饭,熬到晚上十一二点的大把。
程序员虽然不需要青春的容颜,但是却需要健康的体魄,吃青春饭到底对不对,相信没人能下定论,但是吃过了青春饭的这些人该如何面对未来的职业生涯,却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。
面对我国数以百万计吃青春饭的程序员,40岁后他们又该怎么办呢?
说程序员是一碗青春饭,大多是因为这是一个需要高强度脑力劳动的工种,而超过40岁的程序员身体机能逐渐弱化,家庭琐事缠身,往往面临继续做技术还是转做管理的局面。有人考虑转型,当然也有人选择对这份职业矢志不渝。平凡的程序员虽然有很多人鄙视平凡,但也有人享受其中。做一名平凡的程序员,每天按时上班,按时下班,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,用自己码下的代码改变世界,是无数热爱编程的程序员的梦想。
可以说,大多数选择将程序员作为终身职业的人都是热爱这份职业的,他们来到这个行业不是为了高薪,更不是为了每天把自己搞得满眼黑眼圈。
对于这些人来说,一行行代码并不仅仅是实现某种用途的命令,而是一篇优美的长诗。尽管在国内浮躁的IT环境中,这样的程序员可能并不多见,这不能全怪程序员,而是企业对程序员的定位不够准确。而在程序员届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:一个七十多岁的程序员,一辈子是一名程序员,却让比尔盖茨敬佩有加。这个人叫做戴夫·卡特勒(Dave
Cutler)。
转型的注意:
做为职业人:可以去做项目管理、产品、测试与实施、去IT培训当讲师。
自由职业:程序员应该都知道或者接过一点儿“私活儿”,少则三五百,多则成千上万。其实这也是成为程序员自由职业者线下盈利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。只是,这需要程序员认识一帮能够给你私活儿的朋友,还需要擅长和对方谈业务。
相比线下利用人情关系接私活儿的方式,在线众包业务似乎更适合自由职业者。